昕禧认为,标准化、机械化、自动化、甚至智能化是为了让行业越走越远,与被创造出的山头、古树、小产区概念并冲突,一个行业是允许百花齐放的。
标准化之下,消费者在选茶喝茶时可以省下心,像昕禧茶礼这样的茶企茶商也能够减少诸多环节的麻烦。刘院士所讲到的这个“无序化”是重点,一个茶园如果无序化,那它制作出来的茶也将不能进入商品范畴,至少不能一个合格的产品。
不被绝大多数人喝到的还有小产区茶、古树茶,它们都有共性,就是无法量化,无法量化谈何做大做强这个产业?你要是说无数个小产区茶做起来也叫产业的话,那这个产业的门槛有点低。过去十年,我国茶叶内销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,喝茶的人不断在增加,如果都只盯着小产区,古树茶、单株采摘,那恐怕确实会一团乱。
而这些新品种的出现,是标准化的开端,通过科研技术,不但能够形成新的产品品质风格,也将促进我国茶树品种的多元化发展。不说别的,大家今后选择茶时,多了不同选择,还有这么多好喝的品种等着我们,想想都觉得开心。
昕禧认为,这几年各地许多茶产区在努力往现代茶园方向前进,努力打造生态茶园,产业化,标准化是必然的选择。只不过这也并不阻碍小产区茶、古树茶们的差异化发展,二者应该是并行的关系,相辅相成。即便是差异化,它也应有标准,应科学管理,关注品质与产量,否则就是无序。